當前位置: 首頁 » 資訊 » 醫(yī)藥百科 » 正文

白術

發(fā)布日期:2015-10-26   瀏覽次數(shù):35
核心提示:白術(zh),拉丁學名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。別名桴薊,于術,冬白術,淅術,楊桴,吳術,片術、蒼術等,屬于菊科、蒼術


       白術(zhú),拉丁學名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。別名桴薊,于術,冬白術,淅術,楊桴,吳術,片術、蒼術等,屬于菊科、蒼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喜涼爽氣候,以根莖入藥,具有多項藥用功能。主要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、貴州等山區(qū)濕地。白術具有健脾益氣,燥濕利水,止汗,安胎的功效,用于脾虛食少,腹脹泄瀉,痰飲眩悸,水腫,自汗,胎動不安。《醫(yī)學啟源》記載:“除濕益燥,和中益氣,溫中,去脾胃中濕,除胃熱,強脾胃,進飲食,安胎。”
       白術喜涼爽氣候,怕高溫高濕,忌連作。在氣溫30℃以下時,植株生點速度隨氣溫升高而加快,如氣溫升至30℃以上時生長受到抑制,而地下部的生長以26~28℃為最適宜。白術較能耐寒,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嚴格,但以排水良好、土層深厚的微酸、微堿及輕黏土為宜。以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好,而不宜在低洼地種植。
       育苗地最好選用坡度小于15~20度的陰坡生荒地或撂荒地,以較瘠薄的地為好,過肥的地白術苗枝葉過于柔嫩,抗病力減弱。種子在15℃以上開始萌芽,25~30℃生長較好,忌重茬,前茬以禾本科植物較好,不可與花生、元參、山藥、瓜類等作物連作,以防病害感染 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 
 
?